解盘:极低缩量三到五天,见底反转近在咫尺

陈少川


周三,沪市成交金额降低到2075亿元,这是自2020年10月29日1847亿元以来的低成交金额,时间跨距长达923天。依据成交金额比较还不够完整,因为指数在不同阶段的高低位,成交金额会有很大不同,对比成交金额还需要看指数高低不同阶段的涨跌幅关系,股价高低差异使用的资金金额会有很大不同,但成交手数差异会比较不明显。

举例2020年10月29日当天收盘3272点,周三收盘2850点,两个指数差距422点,跌幅比12.90%,倘若相对金额雷同点位比较应该要更低才对。从点位与金额比较有其合理性,实际上市场本身的关联性不能如此对比,因为采用这个比较过于简单,不符合股票市场的复杂性与关联演变。

最好的比较还需要看“不同时间周期内的参与者”,在不同阶段中的参与状况,选股策略与使用的操作方法模式,或市场的热点、焦点、题材与消息面的炒作概念,最关键在于换手率特征。例如前面提到的时间周期923天,换手率662.36%,平均每一天换手率时0.717%,比较周三的日成交手数换手率只有0.48%,仅有平均值的66.94%,这个缩量程度接近0.618%的比率,视为符合回测缩量降到最低位水平量的概念,更俱有参考价值。

【麦氏理论】针对成交量的分析解读认为,测算成交量有三个模式应用:一是时间跨距,例如前面提到的923天,跨距太长实际效率与效用影响不大,只需要针对40~80~160天周期内应用即可,因为超过160天周期,该换手的筹码早已经换手,即使是原来成交在上方高位的筹码,可以认定早已经抛售,所以不存在“存量筹码的压力”。

一般状况下超过80天以上运行,会有61.8~80.09%以上的个股换手率早已超过100%以上。一些换手频率高的个股,超过5次以上的换手也比比皆是,但统计只能强调平均值特征与概率,任何概率都必须允许范围外的状况,只能针对大概率状况应用。常态状况应该如此,非常态状况会有很大的差异,任何统计归纳分配就会有这样的误差值。

第二种状况是依据10~20~40日均量线高峰值采用0.618~0.5~0.382的比率进行缩量压缩的比较。也可以采取当日这三条均量线与成交金额及手数的比率关系认定。例如20日均额量线高峰值在2024年3月26日4434.81亿元,依据三个黄金分割率压缩金额分别是2740~2217~1694亿元。6月27日缩量降到2667亿元符合第一个缩量基础,本周一成交额2176亿元,降到比0.5比率低。一旦出现接近1694亿元或更低的成交金额,可以认定从高峰值降到低谷0.382%的低位量,若更低到23.6%就视为窒息量,一旦出现窒息量后就会立即见底反转。

第三种状况是采取横向右边对比最低成交金额与手数的状况,依据前面10~20~40日均额量线的低位横向比较可以找到近期最低位量的水平量。举例7月30日10~20~40日均额量线降到最低横向比较低于今年1月16日的低位水平,近六个交易日出现更低的成交量,5日均额量线已经创新低,预计10日均额量线也会从周四开始降到更低。这是典型的第二个低位概念,即这个阶段均额量线及均数量线未来四个交易日后降到更低,形成成交量的第二个凹洞,称为“低位凹洞量”,此时也是成交量见底的特征。

所谓成交量见底是成交金额与手数同时见底后不再缩量,此时价格也会逐步逐日见底,但见底量后可以横向修整,未必要立即拔高而涨。当然也可以强势持续放大量后上涨,形成立即扭转改变原来的跌势,形成有效的以量破价,出现一根巨量长红强势上涨的日K线横空出世。

这是量潮模型的提前说明与解读,无法在确认之前确确告知会是哪一种状况,但可以提前依据这个说明模式把握,通常会八九不离十,不妨参考。因为篇幅有限,只能讲解上证指数,其它指数只能作罢,它日再解读。本栏认为低位底部量已经确认,多方随时会强势突破后放量上涨,这个阶段这个特征是目前市场最佳做多时刻,务必随时盯紧关注最佳操作时机的到来。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