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论市】均线趋势同步金叉,站稳3351点后再涨

陈少川



美国股市再度出现明显下跌,有股民紧张兮兮的问我:“会不会影响A股市场?”。

从市场操作情绪分析解读,美股的下跌一定会影响亚洲股市的开市,眼下最好的观察指标当然是日韩股市的开市,还有香港与台湾两个地区股市的表现。

对这四个股票市场来说,美股的涨跌变动对它们来说会有重大的影响,但对A股市场来说,本栏认为,不必过度惊慌,也不必太紧张,因为A股有它自身的运行与演变,好坏涨跌都有一定地运行轨迹与规律,近期最红火的一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A股应该如此,巍然不受影响。

当然,本栏也知道,就算这样解释了,还是很难安抚您的心理情绪的起伏。不仅您,整个市场此时都会提心吊胆,都会认为今天A股还会再低开,因为A股市场经常是“跟跌不跟涨”。涨的时候咱无份,跌的时候都跟上了。

请看看去年9月24日A股是如何上涨的呢?至少到现在为止,当时拉高的涨势始终不变,尤其是9月27日收盘3087点,横向98个交易日还是没有回补缺口,周K线一根涨幅12.81%的长红,始终坚挺,这是最大也是最关键的支撑与护守,您说是吗?

本栏前面分析谈到,有关“回购”与“互换便利”的政策,经过三个月,没有再次听到第二个周期的资金支持与释放的信息,进入第四个月之后还是没有动静,是否可以简单认定这个政策暂时偃旗息鼓,虽然不至于胎死腹中,但大体上不再极力推广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

对A股市场来说会有何种影响?也只能“他说任他说,操之在我心”,您说是吗?

所谓“市场信心”是很难说得清楚,讲得明白。“信”这个字,是人字部加“言”,言下之意则是“人言”,人说的话。到底是谁说的呢?应该以谁说的为准?是那个“人”跟那个“人”说的话会引发市场关注与重视?

这个嘛!不好说,正如佛说“不可说”。可以因为某个人一句话而引发惊涛骇浪,也可能因为某一个不起眼的“人”的一句话出现惊天动地的转变。这个人,可以是掌握最大影响力的人,也可以是一个极不起眼的人。影响力很大的人可以造成立竿见影的影响,一个不起眼的人产生的影响会被认为是“蝴蝶效应”。

到底什么是“蝴蝶效应”?说穿了,都是讲故事比赛,因为这么多蝴蝶在扇动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何偏偏就是“哪一只蝴蝶”的扇动才有影响呢?其实都是随意联想。本栏认为以其说是“蝴蝶效应”,倒不如说是“堤防缺口”效应,即一个看起来极不起眼的提防缺口,因为日积月累的破口流水,最后导致整个提防垮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滴水穿石”,为何必须说是“蝴蝶效应”呢?讲白了不过是过去的形容词用多了,出现视眼疲乏,必须创造一些看起来崭新的词句引人注意,有新鲜感。

市场不需要这些新名词,只需要有效的增量效应即可。但眼下,市场没有明显的“场外增量资金”进场,所以只要稍微有点卖压,就会造成较大的压低。一旦出现压低,市场就会绘声绘影,难免会造成集体效应,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

此时此刻,只需要动用更大的资金量进行逆反,自然就会造就后来的资金连动而涨。资金效应才是一切的根本。资金一旦启动,市场的信心就会增强,形成持续不断的新紫金投入,自然就会造成不断的资金效应,信心增强,不都是如此而已吗?蝴蝶效应也好,滴水穿石也罢!或是“堤防缺口”都行,最终就是市场信心恢复后构建的涨势就对了。

【麦氏理论】的推演,必须持续不断的增量后才有扭转改变的优势出现,可惜从周二的盘面运行走势观察,开属于小幅度“跳空低开”后高走,但依然没有明确放量或大量推升,因此即使后来在“成交金额排行榜”前10~20个板块有所强化,暂时改变弱化的演变,但还没有构建有效的扭转,很难确保可以持续延续强化后面的涨势,难以认定一定会再次拔高上涨。

垫高成本加码拉抬,要到持续的“再垫高成本再加码拉抬”才可以构建喷出爆发的涨势,目前没有看到这个特征,很难期待午盘还可以持续走高。虽然周一本栏强调,目前的盘面属于“好还要更好,强还要更强”的状态。但即使是涨势,一样可以先回测后再涨,也可以直到周三,时间到了再涨,并非必须天天上涨不可。

本栏发现周二有很多个股逐步放量强势拉高,所谓涨势中的“强者恒强”的持续演变,因为涨,敢于追高买进。因为走强,市场信心会更为强化。这个就是最好的“买强不买弱,买涨不买跌”的操作手法,务必关注!

A股回归原来的涨势结构,周二即使不涨也不会改变原来的趋势上涨。短期内难免会受到外围股市变动影响,但不会改变已经启动上涨的趋势。

本栏认为A股会越涨越强,越强越涨越高。在没有任何优势放量突破之前,稍作回测是合理,一旦放大量强势拔高,或直接越过3388点后就会进入以量破价后的再涨,这个特征会在周三出现,随时注意!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