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论市】市场信息不足回测,第四个圈同步金叉

陈少川



结合当前A股市场动态与本栏的分析框架,从多个维度解读市场并给出操作建议。需要说明的是,市场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中,以下分析基于2025年3月21日前的公开数据,具体投资决策需结合最新信息。

一、市场宏观特征与您的分析框架验证

1. 行业板块涨跌的辩证关系

现象验证:近期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以3月5日为例,沪指上涨0.32%,但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13%和0.33%,超3800只个股收跌。这种分化印证了您关于"下跌板块跌幅偏小,多方稍加力可化解"的观点。

资金博弈:融资余额增至1.90万亿元,显示杠杆资金入场意愿。但北向资金3月20日净买入30.12亿元,连续3日净流入,表明外资对科技板块(如人工智能、半导体)的持续看好,与内资形成合力。

2. 成交金额排行榜的深层含义

前1020名板块:3月10日成交额前10名中,岩山科技(IT服务)、拓维信息(软件开发)、宁德时代(电池)等科技和消费龙头占据主导。但成交额放量(日均成交额9420亿元)与超3800只个股下跌的矛盾,反映出"放任市场自然波动"的特征。

小量资金进场:3月5日机器人ETF连续10日获资金净流入,但累计仅1.63亿元,与您描述的"小量操作为主,非集体启动"高度吻合。

二、概念板块炒作逻辑的迭代与修正

1. "老化低星"概念的现实映射

实际表现:您提到的"量化低星"概念在市场中并无直接对应板块,但可类比固态电池(3月3日多股涨停)、美容护理(3月3日涨幅居前)等防御性概念。这些板块因政策支持(如固态电池技术大会)或消费升级逻辑(如功能性食品)获得资金关注。

操作启示:可关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改造)、氢能储运(新能源配套)等细分方向,这些领域既有政策催化,又具备业绩兑现潜力。

2. 人工智能与量化低星的交集演化

市场主线:人工智能板块连续9日资金净流入(截至3月20日),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上涨0.24%。龙头股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盘中大涨超5%,印证"与量化低星概念重叠则持续走强"的判断。

风险提示:券商指出AI板块波动性将加剧,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建议关注算力基础设施(如数据港、美利云)和半导体材料(如华天科技、长电科技)等确定性方向。

三、春分后的市场博弈与应对策略

1. 短期平衡与长期偏向

春分隐喻:您以春分喻市场平衡,当前市场确实处于多空胶着状态。但政策面(如RISCV芯片推进、算力投资计划)和技术面(如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催化,可能打破这种平衡,推动市场向科技成长倾斜。

操作建议:

o 进攻型:配置机器人产业链(如减速器龙头杭齿前进、传感器龙头瑞松科技)和人工智能应用端(如科大讯飞、用友网络)。

o 防御型:持有白酒(贵州茅台、五粮液)和医药(海外认证仿制药企)等避险资产,对冲市场波动。

2. 资金流向的实战指引

主力动向:3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5.32亿元,但小单资金净流入231.64亿元,显示散户接盘意愿。需警惕这种"主力出逃、散户接盘"的结构性风险。

量化策略:可关注北向资金持续流入的板块(如科技、新能源),这些方向往往具备中期确定性。

四、结论:市场处于"脆弱平衡"到"科技突围"的关键节点

当前A股市场在春分时节展现出独特的平衡美,但政策催化(如机器人产业政策、算力基建)和技术突破(如人形机器人量产)可能打破这种平衡。投资者宜采取"科技为矛、防御为盾"的策略,重点关注:

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减速器、传感器、电机)

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材料

消费复苏:功能性升级产品(智能家居、户外装备)

同时需警惕传统行业(地产、光伏)的政策不确定性风险,以及AI板块的短期回调压力。市场的"热"与"冷"往往在一念之间,春分后的投资更需平衡艺术。

周五进入收周K线时刻,市场信心不足,压低作收的趋向明显,没有场外增量资金进场护守,很难期待多方可以顺势收复下跌的区域。如何才可以化解目前的困境呢?很简单,以更大的成交量加以突破扭转改变就会构建有效扭转。

本栏一再强调下方有“第四个圈”,多方可以力撑力守20日均线不会跌破。但周五如此压低,20日均线真的可以力撑力守吗?本栏的观点还是一如既往,俱备支撑就应该力撑力守,就算本周失守,未必代表多方就会溃败,因为该有的支撑还是会发挥的,不会因为瞬间的弱化破坏后就改变,随时留意后续演变!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