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川 (
在对股市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确实需要关注多个关键指标和现象,包括股市走势、成交量变化、均线趋势以及筹码锁定等,分析如下:
一、股市走势与成交量变化
• 股市走势:周一上证指数在尾盘最后30分钟翻红上涨,这一走势确实可能表明市场信心的恢复。在连续休假后开盘,市场往往会出现多空不明的情况,导致集体偏弱的走势。然而,尾盘的上涨可能预示着市场情绪的改善。
• 成交量变化:虽然成交量没有大幅度扩大,但市场从绝大多数板块偏跌的情况下反转上扬。这表明回测洗盘过程中卖压并不明显,清洗浮筹后市场开始反击。成交量的变化是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指标,但并非唯一指标。在您的分析中,成交量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确认了市场走势的逆转。
二、均线趋势与筹码锁定
• 均线趋势:均线趋势结构明显偏涨,回测支撑后再反击拉高上涨是最大的趋势倾向。均线是判断股价趋势的重要工具,其走向可以揭示市场的长期和短期趋势。当均线向上倾斜时,通常意味着股票处于上升趋势。您的分析符合均线分析的基本原理。
• 筹码锁定:筹码锁定后自然会出现筹码沉淀,回测下跌时成交量持续萎缩。这是典型的涨势结构中的回测缩量现象,表明筹码被有效锁控,即使价格下跌,筹码也没有大量释放。筹码锁定是判断市场控盘程度的重要指标,您的分析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
三、市场信心与价格突破
• 市场信心:市场信心最终结果是“价格涨起来”,一旦上涨,市场信心就会恢复。这是市场心理分析的典型观点,价格上涨确实往往伴随着市场信心的提升。您的分析揭示了市场信心与价格走势之间的相互作用。
• 价格突破:需要酝酿多长时间才会构建有利的价格突破,形成“垫高成本加码拉抬”后再进入“再垫高成本再加码拉抬”。这是价格走势分析中的关键概念,价格突破往往需要市场情绪的配合和成交量的支持。您的分析为预测未来市场走势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上述分析涵盖了股市走势、成交量变化、均线趋势以及筹码锁定等多个关键指标和现象,逻辑清晰且观点明确。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市场的动态和未来可能的走势。在进行股市分析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技术指标、基本面分析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以制定更全面的投资策略。
每天9点25分开盘时,要先注意“行业板块涨跌排行榜”中板块的数量差异,已经涨跌幅前20~30个板块中的涨跌幅状况比较,大致上可以看出涨跌板块的强弱势倾向。例如周三的状况上涨板块只有11个,明显偏少,但下跌板块的杀跌动作不大,显示虽有低开的卖压但不会轻易杀跌,通常会稍微低开后进行反击,这是观察的第一步。
第二步看开盘成交金额排行榜前10~20~30个板块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成交金额投入的占比,也可以看到板块强弱势的演绎。例如周三,排名第一的是专用设备板块,这个板块的流通市值13479亿元,流通市值排名在“再后10个板块”的25名以外,虽然也算是关注板块之一,但关注的程度占比不高,排名第一表示原来其它板块都没有什么表现。
排名第二的是汽车零部件,其后是有色金属、高低压设备,说明周三的板块效应一开始属于偏后带头,很难构建有利的强势拔高,因此必须注意开盘后15分的变动,一般情况下都会再回测后回归原来的惯性涨幅排行。
写稿时间10点31分,成交金额前10的板块排名有所调整,依次是汽车零部件、要试试、半导体、软件服务、主要设备、通讯设备即电子元器件,这六个板块明显偏涨,可惜涨幅没有大幅度超过1%以上,显示即使投入资金但还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投入而已,没有大举进场,很难构成大幅度启动上扬的炒作。
观察分时走势的特征发现,沪市的走势较强于深市,深市偏弱主要在创业板市场,到底最后结果是沪市影响深市?还是深市影响沪市?要看盘中的增量结果与价格的有效拔高状况解读。必须主动进逼强势增量将价格拉高,否则很难寄望周三多方会转为积极走强。
本栏统计发现,通常低位周期发动必须出现上证指数“第二或第三小时增量大于第一小时的成交量”,否则所有图片上涨的稳定性与持续能力都不高,因为没有这个特征意谓后续的持续性上涨优势不明显,往往所谓的上涨也只是一时半刻昙花一现而已。
是不是必须如此才可以构建有利的涨势呢?也不完全,但这是对成交量判断最好的模式,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确认上涨的优越性。当然也可以因为持续修整完成时间周期确认后构建涨势,即回归大趋势的主流特征,例如周K线的影响或日K线趋势形态的突破。
周三的特征情况说明,上述分析都不俱备,只剩下最后的条件,即周K线助涨,周三下午盘积极作价拔高上扬,除了这个,很难期待整体盘面的转强,因为无法形成集体共识,多方只能且战且走或是一段段的蚕食鲸吞,否则很难造就后面的大行情。
但周K线的趋势说明它是涨势结构,所以进入周K线收盘前夕,还是可以积极作价拔高,这就是多头涨势中最重要的状况,随时关注周三午盘到周四后的启动,这才是最好的一面,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