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川 (
到了周五,一定要看周K线的趋势形态,针对上周与更早之前的周K线比较,找寻周K线的演变关联与影响,可以大致上掌握价格趋势动向。
周K线收盘前夕的影响在周四,当周四可以拉高上涨,意谓周五一样可以积极作价拔高上扬。可惜周五开盘后整体盘面气势稍微偏弱,所以出现明显的低开后低走的走势,但多方的优势仍在,不会因为一时半刻的弱化就受到牵累影响,相反的,要先解读趋势的演变后再确认涨跌的方向演绎。
例如每一天开盘时先观察“行业板块涨跌排行榜”的偏向或倾向,以周五10点21分为例,108个板块中只有32个板块上涨,有76个板块偏跌,1:2的差距比,对多方来说会构成一定的压制,所以此时此刻多方受压是明星的事实。
要观察多方是否有能力扭转改变要看资金投入的状况,从成交金额排行榜分析,显然周五资金交易频率还是偏低,资金使用状况不够积极,应该会跟周四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板块成交金额超过千亿元,说明市场的选项与偏向,暂时不利于多方运作。
针对前10个板块涨跌比较,3:7的偏向,说明下跌的影响更大于上涨。上涨个股的涨幅偏小,下跌板块的跌幅偏大,显示下压的动作更大于上涨。11~20个板块属于5:5的态势,代表多空行程拉锯。21~30个板块一样是5:5拉锯,说明多方偏弱,再压低的动向明细。
采取成交金额排行榜概念板块比较,到10点26分,前30个板块都下跌,表示周五没有任何概念板块形成有力对口,说明周五的概念炒作偏弱,没有题材热点,很难激发市场积极跟进。
盘面状况如此,回到上证指数K线分析,在日K线基础上解读,连续5个交易日低于20日均线后,意谓20日均线的助跌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改变,所幸未来三个交易日还处于“扣低助涨”,所以还有一定支撑,但没有改变市场的人气倾向与板块动向格局,多方最多也只能稳步盘跌,无法阻止下跌,这是最不好的特征。
本栏一再强调周K线助涨,多方有能力在本周强势拔高推升越过3419点,可惜市场不给力,到周五依然疲弱,所以周K线只能回到上周点位收盘找支撑,有没有可能再次拔高上扬呢?目前看不到有力的反击条件,所以先让它持续修整后再转变,其它等待后续明朗后再来。
从周K线形态特征分析,本栏还是要说的是“本周不涨,下周一样可以涨”,所以提前布局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下是本栏对A股市场走势分析及操作建议,请参考。
一、市场走势分析
近期A股市场呈现小幅震荡的态势,这种走势通常意味着市场正在等待时机进行方向性的转变。根据麦氏理论的观点,“涨势中任何修复整理都是为了再上涨”,从当前的市场结构来看,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偏涨的结构。也就是说,市场的这种震荡整理很可能是为了后续的上涨蓄势。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涨势确认后,任何回测缩量都是为了再上涨,这是趋势发展的自然规律。当前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特别是在周四周K线收盘前夕,多方需要在这个不确定、不稳定的情况下表态,只有通过发力上涨强势拉高,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和结果。
二、辨别涨跌的方法
1. 结合技术指标:麦氏理论建议结合“三个指标”应用,以掌握先机。其中,短线RSI指标可以清晰地显示短线波动的高低关系,帮助投资者把握短期的买卖点。在短线掌握优势后,再结合长线MACD指标进行分析。设定时间周期为40~80~10的参数,当其确认向上交叉助涨时,意味着一波长周期涨势确认。再与20~40~10的MACD参数设定比较,稳定走高的指标会持续推动上涨。同时,加入20KD指标的解读,会使分析更加全面和直接。
2. 关注市场题材个股:市场所有操作都可以归结为技术分析,只要依循技术分析认定操作就好,其它因素不必过多在意。也就是说,只要技术面认定偏涨,就可以追买,甚至追高。同时,要重点关注市场题材炒作的个股,因为大盘的涨跌并不一定会影响这些个股的上涨。
三、具体操作建议
1. 短线操作:根据短线指标操作法,投资者可以随时掌握涨跌买卖的操作。例如,当市场出现先拉高后回测的情况时,可以在拉高时先卖出,等压低时再买入。以今天的行情为例,短线上先一波拉高,随后会再回测第二个低点,所以拉高先卖,等压低再买。但需要注意的是,周四的拉高幅度不够,仅仅跨过20日均线,周五必须跨过10日均线后才算是进入高位,这个时候可以先调节仓位,等待后面再压低。
2. 中长线布局:如果投资者更倾向于中长线布局,可以关注那些在低位整理后有潜力突破创新高的个股。例如阳谷华泰(300121),其短线指标显示低位整理第二个低点后再拔高,周四增量上涨,有突破前面高位的潜力,幅度可能达到5%~13%。对于已经涨幅到位的个股,如东土科技(300353),短线指标显示其拉高后随时可能回测,此时应站在卖出方。
3. 关注市场动态: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例如,本周A股市场出现回调,受热点板块回调、年报披露期的谨慎情绪等影响,主要宽基指数均收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适当降低仓位,等待更好的买入时机。
A股市场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节点,投资者需要结合技术分析和市场动态,灵活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