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盘】沪市跨越3674点走高,深市随时顺势创新高

陈少川



从【麦氏理论】角度判断,直击本轮情启动的核心动力 ——场外增量资金,是打破市场平衡的“破局者”,也是扭转改变或持续运行涨势的必要条件。

这一状况既符合A股“资金推动型”市场的特性,也与【麦氏理论】提到的“量能是行情根基”的核心观点高度契合。从资金本质、行为特征、行情推演三个层面展开,让这一判断的逻辑更清晰:

一、“场外增量资金”是涨势行情的发动机

A股市场的存量博弈,即场内资金捣鼓互掏口袋,导致“难涨易跌”, 因为存量资金的换手本质是“此消彼长”,某一板块上涨必然伴随另一板块失血,难以形成全局性行情。

场外增量资金的进场,是“放大资金”,也是“蛋糕做大”的过程。

增量资金不带“历史持仓包袱”,每一笔都是新单买入,不会有成本高低问题,买入行为更主动,如直接扫货权重股、核心资产等,可以快速打破原来的“多空僵持与平衡”;

其买入逻辑往往基于“中长期价值认可”,如外资看好 A 股估值低位、内资机构加仓权益资产,非短期投机,因此更能支撑行情的持续性。也因为资金量大,所以肆无忌惮,可以买了再买,持续买买买,买到完成买进指标为止。

如果盘面“没有增量资金,盘面如死水”,没有新紫金撬动,只能维持平衡修整,或出现左支右绌。存量博弈的极致是“缩量震荡”,来回倒仓换手,而增量资金进场的第一信号就是“成交量持续放大”。

本栏设定依据20及40日均数量线为准测算资金量大小,通常维持在1以上的比率,可以从1.1459~1.236~1.382~1.618倍的扩增,扩增数量越大涨幅越高,实现的日K线的红实体幅度也更大。行情从“局部轮动”转向“全面扩散、扩张”,构建滚量滚动涨势。

二、“大资金不会瞬间转弯”,增量资金的行为规律决定行情演绎的持续性。

场外增量资金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机构资金、外资的操作有两个显著特征,它直接决定了行情不会“戛然而止”,市场一般称为“倒吃甘蔗”,越吃越甜,也会水涨船高,越涨越高,越涨资金量越大,因为上涨,出现赚钱效应后,追高的胆子越大,股价也会随之起飞。

大资金建仓周期长,入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例如外资通过陆股通加仓,往往是“分批买入”。公募基金加仓需要应对申赎波动,建仓周期通常需1~3个月完成全部仓位,如果是买进ETF更会造成当天买主份额而涨。这种“逐步建仓”特征,或“瞬间建仓”的操作,使得资金一旦入场,短期内不会因“小波动”就撤离。

大资金的平均成本会随买入过程“逐步抬高”,所以持仓成本刚性,若行情短期回调,因为较长周期操作,有锁定筹码的作用,当其浮盈快速缩水甚至浮亏,一般不会轻易“止损离场”。

不排除一些以“量化”模式操作进行,但A股只能“T+1”操作,除非是既有的持仓,否则无法做到“当日冲销”。这个规定模式也阻碍了很多不明究里,或不理性的操作模式,或在触及止损点位时引发“机械式操作杀跌”。因此,大资金更倾向“扛住短期波动”,甚至在回调时加仓摊薄成本,“不会瞬间转弯”。

三、向 3674 点推进的“必然与偶然”,会有哪些信号?

本栏认为跨过 3674 点推进是必然结果,这各判断已经在周三确认,与本栏之前强调的“筹码成本”与“心理博弈”相呼应。

事实上2024年10月8日3674 开盘既是高点的压力不是“价格数字”,是该位置的“经历记忆”。当时套牢盘未能出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前后210天的滚动换手,即使还有套牢盘也所剩无几。

沪市换手率235.53%,深市更达到644.93%,统计数据说明已经全面总换手,不应该存在任何卖压。因此沪市轻轻松松就跨过高位,说明上方根本没有卖压,同时也打开上方上涨空间。

深市还没有跨过当时的高点,2024年10月8日收盘11495点是吃早要越过。对比两市的成交手数换手率,深市100%换手率只需要35天,沪市需要100天。伴随增量换手率放大,很明显接下来滚动频率更快,难免会加快进入高频率的换手行列,务必注意“高频率高周转高换手会带来高风险”。

从操作角度看,此时更应关注“量能的持续性”和“板块的协同性”,这两者是判断增量资金是否“真心进场”的试金石。若这两个信号持续,跨越3674点后会再大幅上扬。

若量能萎缩或板块分化則需警惕“资金诱多”可能,也会有借势借力强势拉高出脱,甚或拔高后反手下杀。这是典型的“拔光走路”,也是所谓的“不见长红不回头”的趋势形态。

本栏从量潮运行的时间周期结构解读,从2025年6月23日启动涨势,一般情况下会现在40~44天进行一次小幅度总结,因此不排除本周五到下周四会有一次较大的震荡清洗浮筹,也是多头长势的震撼教育。

近期连续8个交易日缩量修整,周三是第9天,稍微放量拔高,一般情况下在第11~13天内都会有较大的波动与震荡发生,这个是时间节点的自然跳动与变化,务必注意这个可能的变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