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盘】涨势明确积极跟进,回测缩量适时低接

陈少川

【麦氏理论】认为市场心理和情绪的重复性是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分析解读与应用的概念,也是投资者行为研究的一个核心,它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点:

市场心理的循环——

恐惧与贪婪:投资者在市场下跌时往往会因为亏损而恐惧,在市场上涨时则可能因为赚钱变得贪婪,希望赚更多。这种恐惧与贪婪的循环是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变数。

从众心理:当市场普遍看跌时,投资者会受到市场普遍心理影响而跟随看跌,到底所谓的从众是“谁从谁”?谁才是“众”,有时候反向指标可以是对方,也可以是自己,从众反而是错误。反过来,当市场普遍看涨时,投资者可能会忽略潜在的风险,过于乐观盲目跟风,或是绝对从众而被反噬。

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市场往往对新信息反应过度或不足,可能导致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而不知。但市场也会因为需求大于供给,也因为股价上涨追逐涨势的买盘更积极,进而形成“高还要更高、涨还要更涨”,超出了常态预料范围。

技术分析的假设——

历史重复:技术分析的第三个假设是“历史的重复”,并非指说价格走势会完全复制,而是说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往往会重复出现。实际状况指的是“市场心理与行为情绪”的重复,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复刻。

投资者行为的变化——

心理转变: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是市场参与者常见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伴随着市场趋势的转变,从下跌到上涨,或从上涨到下跌的转变。

操作情绪的变化:随着市场的变化,在市场下跌时,投资者可能会一时不知所措、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在上涨时,也会一再的等待回测买入,究竟回测幅度多少才是买进好时机?几乎没有定论,最后只能眼睁睁看涨行情升高。

周三的盘面确实如此,上午盘10点30分之前明显偏跌,之后一个小时修复完成。关键是下午开盘后一路拉高,这是典型的“垫高成本加码拉抬”,过了两点以后眼看不会下跌,导致空仓者反手买入,造成“再垫高成本再加码拉抬”,构成一发不可收拾的涨势。

市场心理和情绪被有效调动后追高买入,操作心理与心态的重复性是股市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这些心理和情绪模式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避免常见的心理陷阱,并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每个市场周期都是独特的,投资者应该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个人的投资目标来制定策略。通过学习和理解市场心理,投资者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投资技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

本栏在前面分析一再强调“场外增量资金”,依据10~20~40日均数量线为基础,只要增量资金高于这三条均数量线就视为“场外资金”。毫无疑问的状况,周三在“成交手数”没有明显放大的情况下,成交金额稍微升高,说明筹码有效锁控后造就的涨势,多方意图明显。

本栏再次提出富时A50指数的涨势,涨幅超过1%以上更说明积极作价强势拔高的结果。它说明专业市场参与者积极投入,在普通散户还没有关注到的时候,股价已经一骑绝尘。两者之间在分析维度上的一个巨大分水岭,本栏在前面就已经强调,同时敏锐到其中的变动,外资进场会采取对冲方式进行投入,所以分析视角更要多维度切换到股指期货上,未来会有一段长时间都如此。

A50期货的交易时间几乎覆盖全球主要市场交易时段,对国际消息、外盘波动如美股、港股和突发新闻的反应远快于A股现货市场。它常常是A股开盘走势的预演。

资金性质更“聪明” (Smart Money),参与A50期货交易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外资和对冲基金。他们的决策更基于宏观分析、风险对冲和全球资产配置,更能代表“聪明钱”的动向。其走势的“质量”和“目的性”往往更强。

期货市场是带杠杆的,做空者一旦判断失误,面临的亏损压力和爆仓风险远大于现货市场。因此,“逼空”行为在期货市场上表现得最为激烈和赤裸。A50“不顾一切的上扬”,这正是典型的多头利用资金优势围攻空头的战术体现。

“加码拉抬”的极致体现:这种“不顾一切”的上涨,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的资金投入信号。多头方的决心异常坚定,不计成本地买入,目的就是要打爆空头。

“垫高成本”与“筹码锁定”的另一种形式:在期货市场,这表现为空头的止损单被不断触发,这些止损单成了多头的“燃料”。空头平仓相当于被动地将“筹码”,并在更高的价位上建立了新的多头头寸,全体市场的成本被急剧垫高,对未来的行情埋下了高波动的种子,要么继续向上打开无限空间,要么一旦转势,多杀多的踩踏也会异常惨烈。

本栏要说的是:绝对多头涨势已经正式启动上涨,散户股民始终犹豫不决不敢进场,已经输在起跑点。最怕是后面被逼跑步进场,而且往往一进场就正好来到释放超大量的高位大震荡大洗盘。此时的操作更应该多一些谨慎小心,不盲目听信市场的吹风,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智判断,才不会失策。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