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盘】量缩价跌低于80日均数量线低接待涨

陈少川



【麦氏理论】通过均量线等分析量能潮趋势变化 ,将关注重心放在20~40~80~160日周期的最有效率与最有作用力的时间周期作息上。根据本栏的统计,通过倍数法模型才可以更完整且精准的掌握量潮与价格的扇形形态概念的变数,务必关注这个参数关系的有效性与实际应用产生的效率。

一般市场习惯采取120日作为半年线,但年线又采用250天。为何年线是250天呢?使用者只是习惯性方便采用的参数,没有深思熟虑。实际上每一年的交易日基本不会超过245天,甚或有时候只有240天。从来没有250天的数据,显然这是不够精细的参数应用,估计是采取“想当然耳”的方式进行。

【麦氏理论】经过长期精密统计归纳后发现,一周5天,两周10天,依据倍数原则,20~40~80~160日才更俱有代表性。本栏在应用过程中发现,20天是最有效率的周期,不管是针对成交量与价格的变动关系统计,几乎都是如此。

40天是最有作用力的周期,几乎每一次的价格变动都在这个周期内发生。扩大一倍则是80日均线,所有价格的演绎都在这个范围内。长期追踪推演可以发现,在长线放大量依据160日周期的推算,可以找到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放大量滚动的周期就是如此。

如果是压缩量,160日周期更俱有确认低位量周期的演绎变数,这个才是最好的解读应用。拉长时间分析成交量一定是从2024年9月24日启动量后开始,目前长达240天,可视为一周年的基础,沪市上证指数换手率达到280.53%,平均值3508点,低于80日均线3590点,但高于160日均线3459点。

一旦160日均线推升超过平均值,也说明多方强势垫高成本跨过长周期水平,等于未来A股的基础支撑会一而再的垫高上扬。但对比成交金额,显然资金的扩大是因为价格上涨而增加,但成交手数平均值尚未超过去年启动时的高位,说明价格上涨,水涨船高后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但换取的筹码尚未进入高峰周期。

究竟未来成交金额可以放大的那个程度?首先是无法论证说明究竟会有多少资金可以源源不断投入A股,但可以确认的是不管以总市值或流通市值比较,一旦日成交金额达到2%比率,等于达到50天滚动一次的资金,此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沪市与深市完全不同,例如沪市流通市值58.7912万亿,2%比率大致是11758亿元,对比周三成交金额10067亿元,比率1.71%差距不大,再放大确实有一定的风险。

深市的流通市值367740亿元,成交金额13701亿元,比率达到3.73%,100%换手率成交金额只需要26.84天,说明这个比率太大,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创业板市场周三成交金额6683亿元,对比流通市值147937亿元,比率达到4.72%,影响非同小可,随时会有变动,务必注意其中的变数。

日均量线研究量能潮长、中、短期变动规律,但仅依据表面数据缺乏均量线整体关系对比,最重要是使用者的解读与应用。数据本身只是一个深冷概念,如何有效使用才是关键。这是基础概念,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指数之间的关系,板块指数的关联,最重要是进入个股的应用。

例如近期电池板块换手率最高达到9.39%,周三仍有5.87%的换手率,超高频率的周转换手本身就会带来危害,但股价持续上扬,继续创新高,表示有资金愿意继续高举高打高买,所以暂时不会有回测的危险。

相对比软件服务及开发两个板块快速缩量回到80日均数量线水平,而且横向达到10个交易日,意谓一旦放大量就上涨,缩量也会跌不下去,说明这两个板块的筹码完全被有效锁定。这个特征现象一样出现在证券板块上,所以才会有缩量回有效支撑后再反击。

这些现象是近期的盘面状况,也是为何一般股民认为已经到高位,但始终还是不会有下跌的危险。即使盘中出现稍微回测,也只是盘中回测后,尾盘再度放量拔高。这个现象说明持续延续的涨势多方可以再上扬,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启动涨势。

针对个股筛选具备强势上涨的个股,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和筛选:

长周期均量线角度判断 40~80日均量线趋势:当40~80日日均量线处于上升趋势时,表明个股在中长期得到量能的有力支持。筛选出40~80日均量线持续上行,且近期没有走平或拐头向下迹象的个股。

观察股价与长周期均量线配合情况,股价处于长周期均量线上升趋势所对应的价格上升通道中,且股价回调时量能没有出现大幅萎缩至长周期均量线之下,说明多方力量占据主导。

短周期均量线角度关注20~40日均量线,在短期内迅速向上拐头,且上穿40~80日均量线形成金叉,同时伴随着成交量的显著放大,说明个股短期内资金流入明显,有较强的上涨动力。

结合5~10日均量线,当5日均量线上穿10日均量线形成金叉,且与20日均量线的趋势方向一致,形成多头排列态势,表明短期量能配合良好,个股短期内容易出现强势上涨。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