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论市】缩量价稳持续修复,个股瞬间异动躁动

陈少川



关于“缩量”的深层含义,本栏您的判断,成交量萎缩至80日均量线下,特别是创业板连续15日缩量,是筹码锁定的标志,利于多头。​

如何有效正确的推演与解读?这是【麦氏理论】中的“量退潮”到“量潮筑底”过程。缩量意味着市场分歧减小,持股者惜售,持币者观望。

在上升趋势中,这种缩量回踩长期均线,如40日或80日线的行为,通常被解读为“洗盘”或“空中加油”,非趋势反转。一旦再次放量,就容易形成强大的上攻动能,因为卖盘稀少,少量的买盘就能推动价格快速上涨。

周二​成交金额排行榜前10-20的板块全部偏涨,显示市场人气和资金高度集中于多头,多方掌握绝对优势。类似这样的​推演与解读,是非常重要的盘面信号。资金集中攻击少数板块,形成“领头羊”效应,比资金分散的普涨更具冲击力和持续性。

说明市场主力资金的做多意图明确,方向清晰。这种“以点带面”的攻势,最容易激发市场整体做多情绪。​关于周一的具体走势推演,时间与空间,​空间上构建的点位,本栏给出了非常清晰的三步走目标:

​第一步——突破10日均线3887点。这是扭转短期颓势的第一个技术信号;

​第二步——收复上周四收盘价3916点,这将完全收复上周五的跌幅,市场情绪得到修复;

​第三步——放量突破3933点。这是“以量破价”的关键,意谓着多方用真金白银打开了新的上涨空间,走势进入强势主升段。​时间上的节奏,本栏强调下午1:30到2:00的重要性。

这是经过早盘博弈和午间休整后,方向选择的决定性时刻。此时成交量显著放大且价格强势上扬,表明早盘的强势是真实的,增量资金在下午盘持续进场,全天收高的概率极大。符合“上午盘势,下午定势”的A股传统规律。

​关于整体趋势与周期定位判断,:从6月24日启动的涨势进入第79天,接近第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80~88天,当前是涨势量潮的延续,任何回测都是为了再上涨。

目前的状况为当前的操作提供了战略视角,即当前仍处于第一轮主升浪之中,趋势完好。需要开始警惕在80-88天这个时间窗口附近可能出现的第一轮阶段性调整,但这个调整被视为下一轮涨势,第二轮的布局机会,而非行情的终结。

提醒投资者在保持多头思维的同时,多一份节奏感,这是操作上必须的,只要跟上节奏就可以顺势顺利的搭上上涨列车。不过这一轮的涨势必须关注成交量萎缩现象,在绝对有效锁定筹码的情况下,缩量不容易涨是事实,但缩量一样不容易跌,或是跌不下去,即使跌下去也很快可以修复后重新涨起来。

一切变数都在成交量,但在遇到持续萎缩量状态时,很多时候会搞乱了原来节奏,这也是常有的事。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把握?尤其是从2025年6月24日涨起来运行到周二满足80天,目前跨入80~88天周期演变,结果会如何?

一般情况下,跨入80天后,所有操作都会放缓,其中尤其是机构法人持股的个股更会是如此。从操作习性判断,这是典型的“停看听”周期,说不上到底什么原因?通常是拉长时间周期后会出现操作周期过长后的疲态。

是不是一定如此?其实不必然是这样,但的的确确在心理心态与操作情绪上会有一定的变数,只是无法确认这个变数的影响力或是扩大的变数关系。

当然也有些个股会在这样的结构中出现大幅度上涨,好比脱缰野马一样的狂奔,主要是资金集中炒作的因素。简单的说,市场部份炒作者会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而且不在意市场环境的变数,只为了炒作而炒作。

这个阶段也可能呈现大盘权值权重板块的稳定护守,或在关键时刻拉抬它们垫高指数。总之,不会轻易杀跌,会出现随时随机的炒作拉抬,甚或莫名其妙的说涨就涨,关键就在于成交量萎缩后的演绎转变,谁都说不上,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此时的指标可以作为判断依据,因为它反而来的简单明确,一旦指标助涨就会涨,但指标向下交叉未必助跌,这就是吊诡的地方,务必注意!

周三的收盘结果大盘指数应该是小红小黑的格局,不可能强势拔高,也不会大幅度杀跌,这样的收盘应该是趋势必然的演变,多留意!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