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川 (


从2025年8月25日这一天,上证指数收盘3883点后,开始横盘震荡,直到10月9日才突破前面高位后,以3933点作收,但隔天立即跌回,10月13日更因为外围股市不稳定,大幅度低开。当天开盘前,股民受到消息面影响,普遍认定会低开下跌后看坏,即使后来大幅度拉高作收,进一步稳定盘势,还是有很多分析认为A股已经盘头准备下跌。
最关键是2025年10月17日这一天,一根黑实体直掼而下,当天跌幅1.95%,眼看再下跌已经无法改变,谁知之后两天一路拔高再上涨,上证指数再创新高,将市场原来看坏的观感再度扭转改变。
沪深两市最大的成本在于从2025年8月25日这一天大吼10月9日的差异,当时的深证成指在9月4日压低后一路创新高,却在创新高后有快速回跌到10月17日当天跌幅3.04%。眼看再下跌已经无法避开,却在两天后以来拉高上涨,虽然之后没有再创新高,但一路打脸看坏的分析,即使到了周三,还是没有再下跌。
为何A股市场近期会如此强势抗跌呢?尤其是上证指数还以再创新?这个走势简直让市场一再的通知看法,尤其是周三,早盘还有股民告诉我,今天下跌的股票很多。本栏一再告诉她,深市从9月19日后一路缩量降到前面的低位量,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的交易量,已经降到2025年5月29日的地位水平,即使周三早盘弱化压低下跌,跌幅也有限。
不管本栏如何说明下跌受限,尽管举出多少例子证明看跌的错误,她一样无法接受,一昧的认定下跌,十头牛也拉不回,只能随她自己认定判断了,帮不了她。
对比周三最后的收盘,显然本栏早盘针对A股市场的解读是正确的,如果您还要持续看跌,一再看坏,不在意目前市场有效锁定筹码形成的惜售的事实,那只有等待后市的行情走势来回答。
说句实在话,这样的涨势,不管您问谁,都无法回到您这一轮行情会涨到哪里?所有试图预测判断行情高点高度的分析都会错错错。因为市场永远都无法解读“稳定量持续上涨的行情”,因为这个走势只有两个事实可以回到——“垫高成本”与“加码拉抬”。
成本一而再的垫高,怎么可能说跌就跌呢?尤其一旦小幅度回测就立即缩量,不仅缩量,竟然缩量回到前面起涨的低位水平量,根本没有看到大量筹码杀跌,怎可能就此下跌呢?
所有分析重心就在“筹码锁定”,至于价格会持续拉高到什么幅度?在没有筹码散出之前,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拔高上涨,直到高位筹码散出为止。这才是最好的判断,其它都不是,您认同吗?
【麦氏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将量价、均线等分析 “规则化、量化、去主观化”,但股民理解其实操价值的难点多集中在 “理论与实操脱节”、“主观解读偏差”,加上“缺乏纪律性执行”上。
不必纠结复杂术语,可聚焦 “量能” 和 “趋势” 两个核心点通俗讲解。比如将 “均量线” 解读为 “市场交易活跃度的平均值线”,缩量是筹码稳定或资金撤离,放量是增量入场或筹码松动,再结合均线判断趋势方向。
像 “一根长红大量周K撑五周”,可简化为 “周线出现大涨且放量时,后续五周大概率能维持强势趋势,回调就是买入机会”。采用十大战法的实操进行应用,对应不同行情标注适用场景。
“不当老大” 只当老二的战法,可举例说明若错过某只股的第一波大涨,不必追高,等它回调到20日均线且量能温和放大时,就是第二波介入时机。
“五子送财” 简化为 “当价格和成交量的五条线都上扬时,再考虑做多,少一条线就观望”,降低理解门槛。
盘势的涨跌研判通常投资人会采用先入为主的主观看法判断,基本都受到市场分析的牵引而不知,例如看到外围股汇市的变动就认为A股也应该如此,不仅这样还衍生出“A股跟跌不跟涨”,好像真的就是如此,然后就误以为市场都是这样。
尽管本栏提出很多数据告诉您不是,现在不一样了,可惜很多股民不以为意,还是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思路看现在的A股,难免会跟目前的股市涨跌出现分歧观点,当然就会错失这个阶段的演绎。
不改变原来的已经固定的观点,无法跟上本栏的行情,尤其是缩量上涨始终被解释为“量能不足”,殊不知这是绝对有效锁定筹码后的缩量,不需要“加码拉抬”,只要“垫高成本”,股价就会持续不断上涨再上涨,这就是目前的盘面状况,务必深入了解才足以改变原来固化的思维,才能跟上后市行情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