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论市】利空测试多头涨势,回测支撑以量破价

陈少川



所有操作的目的只有一种——务实操作以赚钱为主。

本栏认为目前盘面的核心是:A股会走出自身节奏,不随外围市场而动,不会跟跌不跟涨。

周四早盘A 股受外围股市向好带动高开,但最终仍回归自身运行逻辑与步调。

正如本栏周三所强调,周四是关键变数节点,绝不能因短期上涨就忽视潜在风险,警惕之心需时刻在线。

但周五,国际股汇市出现较大波动,预计操作心理上难免会有影响,务必注意这个变数带来的变动。

市场的差异本质源于底层逻辑的不同,A股的治理模式、政策制定逻辑,与完全开放的美股存在显著区别。

这是不同经济体特征的客观体现,无需刻意对比或纠结。

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与其争论市场模式的优劣,不如专注于适应环境。

投资的终极目的从来一致,资本利得的核心就是 “赚钱”,赚不到钱,再透彻的分析、再华丽的理论都是空谈。

股票市场的本质是 “结果导向”,操作的成败不在于你把逻辑讲得多对、把产业看得多深,也不在于你对财务报表的解读有多专业。

如果会计系统绝对可信,就不会有财务造假的乱象;

如果政策完全可预判,就不会有“换天易调”的变数。

所谓产业分析与预期,往往更像是一场“讲故事比赛”。

所有被追捧的成功投资案例,都是经过美化的幸存者偏差。

特斯拉成功前曾濒临破产,英伟达崛起前曾看人脸色、险些倒闭,更多与它们经历相似的公司,早已湮没在市场浪潮中,无人提及。

这就像田径比赛,所有人只记住第一名,没人会追问第二名是谁。

我们总被少数成功案例吸引,却忽略了失败者的数量远超成功者,这正是市场认知的一大误区。

回归最务实的操作本质,其实只需抓住两个核心:

市场所有分析都是心理分析,市场所有操作都是技术分析。

所谓分析是心理分析是因为指数的涨跌、个股的波动,本质是投资者群体情绪的集中反映。

恐惧与贪婪的交替、乐观与悲观的转换,最终主导了资金的流向。

所谓操作是技术分析是因为掌握具体的买卖节奏、量能变化、趋势结构,再完美的逻辑也无法落地为实际盈利。

理解了这一点,你对股市的认知会更通透,不必执着于“讲对逻辑”,而要专注于 “做对操作”。

不必被短期波动裹挟情绪,要以务实心态应对变化。

看得开、放得松,不是放任自流,摆脱认知误区后的清醒。

当你不再被故事迷惑、不再被大盘或外围市场绑架,专注于自身的技术操作与心理把控,赚钱的时机自然会主动浮现。

对比周五的盘势演变,要从那个角度看问题?要如何进一步深入分析?

本栏的观点很简单,一切首要条件在于缩量。

缩量是一切的根本,因为缩量所以即使出现下跌也会在缩量基础下,以更强劲的“以量破价”强势突破后扭转改变。

到底会不会?收盘后再回来看当然简单,在盘中可以看到,感受到这样的变动才是操作的关键。

本栏注意到最重要的关键在于第一个30分明显放量,而且持续连续再三个30分钟放量,这将是“以量破价”的前题。

一旦确认后将会以更大更完整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势登高。

从行业板块及概念板块的成交金额排行榜观察,到上午盘收盘还是没有看到板块急速缩量后强势放大量攻坚的迹象。

即便是目前没有看到,或今天没看到会有反击拔高的动作,到下周后再启动,一样可以构建强而有力的反击,这才是重点。

本栏要强调,趋势一样看涨,不会因为周五出现利空消息造成下跌而改变,其中沪市上证指数尤其重要,虽然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数明显偏弱,但已经回测到低位后造就的后续反击,这才是最重要的关键时刻转变,务必盯紧关注。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